法治零距离讯 近期,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在农田水利建设领域监督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前进村党支部书记杨某某、村干部倪某某等 4 人因套取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补偿款,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这一案件的成功查处,是淮安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化各类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生动实践。
为深挖农田水利建设领域的问题,淮安市纪委监委联合审计、财政等多部门,展开全面排查。在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中,淮安市纪委监委运用系统思维,与市委巡察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组建工作专班,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对 355 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展开排查,成功查处招标、施工、验收及资金拨付环节中存在的内外勾结、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94 件。
为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职责,淮安市纪委监委制定《水利建设领域案件查处暨监督问责工作指引》,梳理问题清单,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巡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职责、监督方式、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机制。通过 “项目同立项、方案同商定、人员同调配、信息同保障、问题同督办、成果同运用” 的联动模式,凝聚各方监督力量,提升监督效能。
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信访举报、日常监督收集问题线索;审计部门凭借专业优势审查财务账目;财会部门排查财务管理问题;统计部门提供统计督察和执法检查情况;巡察机构则开展 “政治体检”。各方紧密配合,实现力量共用、资源共享。
以涟水县为例,当地纪委监委成立工作专班,由审计部门通报 2019 年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审计情况,并对未审计项目展开审计。同时,抽调多部门骨干对各镇村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排查。县委巡察办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列为巡察重点,聚焦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工作专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移送,推动解决灌溉渠、过水涵洞等设施问题,保障 9000 多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淮安市纪委监委不仅主动发现问题,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解决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层次问题。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监督体系不健全、招投标监管不严格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水利局构建 “2356” 监督体系,完善《淮安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
此外,市纪委监委通过类案分析,针对农田水利建设领域串标围标、优亲厚友等高发问题,设计 8 个比对规则,采集近 2.5 万条数据进行比对研判,成功发现疑似围标串标问题线索 131 条。
淮安市纪委监委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农田水利建设领域织密监督网络,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为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