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2024年7月,沈阳市浑南分局刑侦实验室内,法医那红旭轻抚着21年前封存的物证箱,泛黄的案卷上"2003.12.5于某被杀案"字样依然清晰。随着新型DNA比对技术穿透时光迷雾,这起世纪之交的悬案终于迎来曙光——7月29日,潜逃海外的主犯郑某及改名换姓的从犯李某相继落网,两代刑警接力追凶的漫长征程画上句点。
冬夜血案:手机店主遇劫殒命 物证尘封留悬疑
2003年12月5日凌晨,沈阳市东陵区(现浑南区)汪家乡某手机店发生血案,店主于某在抵抗抢劫时遇害。首批抵达现场的刑警王胜强记忆犹新:"柜台玻璃碎成蛛网状,血迹从门口延伸到里间,受害人手机维修工具散落一地。"当时还是新警的法医那红旭在窗帘褶皱处提取到关键血渍,现场遗留烟头成为重要生物检材。
受限于世纪初的刑侦技术,虽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但身份成谜。案件档案显示,歹徒暴力破坏保险柜未果,劫走店内现金及数部手机,作案过程不足15分钟。此后21年间,被害者母亲每年致电追问进展,这通"不会缺席的电话"成为办案民警心头重担。
科技破冰:一枚烟头唤醒沉睡证据 跨代刑警重启追凶
2024年,在公安部技术支持下,浑南分局将保存完好的现场生物检材送检。刑事科学研究院采用新型微量DNA提取技术,从当年烟头中成功分离出嫌疑人遗传信息。经海量数据库比对,锁定已移居东南亚的郑某及黑龙江籍男子魏某。
"魏某已75岁且无沈阳旅居史,排查陷入僵局时,发现其过继给他人并改名的儿子李某曾在案发时段频繁出入沈阳。"专案组组长鲁凯华介绍,李某右手陈旧性疤痕与当年现场搏斗痕迹吻合,DNA比对确认为另一嫌疑人。
跨国收网:21年逃亡路终结 临终忏悔揭开真相
2024年1月29日,郑某从境外飞抵沈阳时被布控民警抓获;2月20日,化名潜藏轮胎厂的李某落网。面对铁证,二人供述:当年因赌博欠债策划抢劫,遭遇店主激烈反抗后行凶。李某展示右手刀疤哽咽:"这些年听见警笛就发抖,现在终于解脱了。"
刑警传承:泛黄案卷里的使命接力
"从胶片相机到AI画像,从人工排查到大数据追踪,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命案必破的信念。"现任浑南分局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负责人的王胜强,抚摸着21年前自己手写的现场笔录感慨。当年保存物证的法医那红旭已成刑侦专家:"每个物证都是时光胶囊,我们等的就是科技打开它的那天。"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正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浑南分局表示,此案告破标志着沈阳公安"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取得重大突破,近五年已连续侦破15起超10年命案积案。警方重申: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