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近期,北京海淀警方在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统筹指挥下,成功破获一起利用中小企业及商户收款码实施 “跑分” 洗钱的重大案件,摧毁跨多地犯罪链条,抓获涉案人员 80 余名,斩断诈骗分子利用合法商户账户转移赃款的通道。
商户收款码成洗钱 “工具” 警方循线揭开犯罪网络
2025年3月,海淀警方在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商户频繁出现异常资金流水,疑似被卷入电信网络诈骗 “跑分” 洗钱活动。经深度研判,一个通过境外社交平台招募、境内团伙组织、诱骗商户提供收款码的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团伙作案手法隐蔽且具有迷惑性:境外诈骗组织先在 Telegram、WhatsApp 等平台发布 “高薪兼职” 信息,招募境内 “跑分” 团伙承接洗钱 “业务”;境内团伙成员通过地推、网络广告等方式,以 “兼职赚钱”“扫码返现” 等名义联系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商户,承诺每笔交易给予 0.5%-1% 的 “手续费”,诱导其提供支付宝、微信收款码或银行账户。随后,诈骗分子将这些收款码发送给电诈受害者,伪装成 “商品付款”“服务缴费” 等合法交易,骗取受害者扫码转账,使赃款以 “合法交易” 形式流入商户账户,再通过取现、转账等方式层层转移。
13 次跨地收网 全链条打击犯罪生态
针对该犯罪网络涉及地域广、人员分散的特点,海淀警方成立专案组,依托 “数据导侦 + 合成作战” 机制,精准锁定 20 余个洗钱团伙的组织架构和活动轨迹。3 月至 4 月,警方先后 13 次组织警力奔赴河北、山东、河南等 8 省市,对 “跑分” 团伙组织者、技术操盘手、商户招募人等开展集中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82 名,查获涉案账户 1200 余个,冻结涉案资金 3000 余万元。
“许多商户对‘跑分’洗钱的法律风险认识不足,以为只是‘帮忙收款赚外快’,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沦为犯罪‘工具人’。” 办案民警特别提醒,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仍提供账户帮助转移资金,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警方警示:守护 “码上安全” 警惕 “低风险高回报” 陷阱
当前,“跑分” 犯罪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的重要资金通道,且呈现 “职业化、产业化、伪装化” 趋势。海淀警方表示,将持续强化与金融、通信等部门协作,加强对异常账户监测预警,同时呼吁广大商户和市民:
1、保护个人及商户收款码、银行账户信息,勿因小利出租、出售、出借账户;
2、对 “高佣金扫码兼职”“无资质代收代付” 等信息保持警惕,涉及资金交易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及资金来源;
3、发现异常转账或疑似洗钱线索,及时通过 110 或 “12321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举报。
随着案件进一步侦办,警方将深挖上下游犯罪链条,全力追赃挽损。此次专项打击行动,彰显了北京警方对 “跑分” 洗钱犯罪 “全链条打击、零容忍惩治” 的决心,也为广大市场主体敲响了 “守护账户安全、远离违法犯罪” 的警钟。(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