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4 月 15 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一起涉案金额超 300 万元的特大保险诈骗案。犯罪团伙通过 "道具车 + 专业车手 + 虚假维修" 的流水线作案,一年内制造 16 起 "面包车全责撞豪车" 事故,骗取 8 家保险公司高额理赔款。目前,26 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主犯段某等 10 人被批捕。
荒诞剧本:16 次 "精准碰撞" 的套路
道具采购:
汽修厂老板段某以低价收购 9 辆二手豪车(含保时捷卡宴、奔驰 S 级等)和 6 辆面包车,与原车主签订代持协议隐瞒所有权,将车辆变为 "事故道具"。
事故策划:
专挑两区交界、监控盲区的偏僻路段,指挥 13 名 "车手" 驾驶面包车故意撞击豪车,伪造 "豪车无责" 现场。部分车手甚至 "带伤表演",伪造医疗记录增强真实性。
维修套利:
事故车辆全部送回段某的汽修厂维修。他虚报使用进口原厂配件(如保时捷前保险杠报价 4.8 万元),实际使用廉价副厂件(成本仅 3000 元),维修费用虚高率达 90%。
数据直击:
16 起事故平均每起骗保 18.75 万元,单辆面包车最高 "撞毁" 豪车 4 次
300 万元理赔款中仅 30 万用于真实维修,其余被团伙瓜分
8 家保险公司均未发现车辆重复出险异常
警方破案:大数据撕开 "撞车生意" 伪装
风险预警:
经侦总队联合保险同业公会研判发现,某汽修厂一年内承接 9 辆豪车 16 次维修,事故地点、责任认定高度相似,且 6 辆面包车反复肇事。
证据链锁定:
① 车辆代持协议暴露实际控制权
② 车手招募记录显示单次 "演出费"2000 元
③ 维修厂配件进货单与理赔清单严重不符
收网行动:
2024 年 11 月成立专案组,2025 年 4 月 10 日抓获 26 名嫌疑人,查获伪造的事故现场视频、配件购销合同等证据。
行业警示:车险骗保三大漏洞
漏洞一:代持车辆监管缺失
车辆不过户、协议代持成 "道具车" 洗白手段,保险公司无法识别高风险车辆。
漏洞二:偏远事故核查不足
事故多发生在监控盲区,保险公司现场查勘难度大,依赖第三方定损易被勾结。
漏洞三:配件定价不透明
进口配件价格缺乏统一标准,维修厂虚报高价、以次充好难以查证。
专家观点:
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明指出:"此案暴露车险风控体系的三大短板。建议建立全国车辆代持备案系统,对偏僻路段事故强制现场查勘,同时推行配件价格区块链溯源。"
法律严惩与车主防范
主犯量刑参考:
类似案件中,主犯通常面临 5-10 年有期徒刑。2024 年浙江金华某团伙骗保 460 万元,主犯侯某被判处 8 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0 万元。
车主防骗指南:
① 维修时全程录像,要求修理厂提供配件防伪码
② 事故后主动联系保险公司,拒绝 "第三方代办"
③ 发现异常理赔记录,可通过 12378 银保监热线投诉
行业转型阵痛与未来出路
传统汽修厂生存危机:
2024 年全国 54% 的汽修店进厂车辆台次下滑,新能源车维修技术被厂家垄断,部分门店产值缩水 30%。
合规转型案例:
天猫养车通过 "油改电" 培训转型为新能源美容养护中心,2024 年单店产值逆势增长 12%。
政策支持:
2024 年 4 月实施的《汽车维修业经营业务条件》强制要求新能源车维修信息公开,第三方汽修店有望获得厂家技术授权。
结语:
这起 "16 次撞车骗保 300 万" 的荒诞剧,不仅是个别团伙的贪婪,更是行业转型期的缩影。当传统维修模式难以为继,唯有合规经营与技术升级,才能让汽修行业告别 "黑色生存"。对于车主而言,多一份警惕,就能少一份被 "套路" 的风险。(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