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法系统同堂研讨新金融风险防控 长三角首个金融调解中心实践成果亮相——第七期“宁政法共学堂”聚焦保理与私募纠纷破题之道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3-28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3月20日,南京市第七期“宁政法共学堂”专题研讨会在建邺区举行,政法机关、高校学者、律师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共议数字时代保理合同虚构账款、私募基金非法集资等新型金融风险防控策略。此次活动首次系统性展示建邺区打造金融法治高地的“三首”创新成果,为长三角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提供实践样本。

  “建邺经验”领跑金融司法改革

  作为南京金融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建邺区近年来推出三大标杆性举措:

  1、长三角金融多元调解中心:2023年成功化解涉资超百亿的供应链金融纠纷;

  2、全省首家基层法院金融法庭:专设数字金融合议庭,年审理私募基金案件量占全省38%;

  3、全国首个保理纠纷调解工作室:创新“调解+仲裁确认”机制,纠纷化解周期缩短至15天。

  这些改革使建邺区在处置虚构应收账款、明股实债等复杂案件时,实现调解成功率提升至67%,相关经验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金融审判纪要。

  穿透式研讨直击风险痛点

  本次学堂设置四大实战议题:

  1、刑民交叉难题:建邺法院高福罡专委剖析虚构应收账款案件中,如何通过资金流回溯锁定“融资性贸易”犯罪线索;

  2、私募乱象治理:检察院张金萍专委提出“三看”识别法(看备案、看投向、看兑付),破解非法集资伪装术;

  3、行刑衔接突破:公安经侦胡俊彦详解假私募涉案金额超5亿元的非吸案件侦办要点;

  4、多元解纷创新:盈科律所林思明律师展示“调解优先”模式下,保理纠纷化解周期从平均18个月压缩至3个月的路径。

  南京理工大学尤宏兵教授指出:“数字金融衍生出合约嵌套、跨境套利等新风险,需构建穿透式监管模型。”南京中院张殿美副庭长则透露,即将出台《私募基金纠纷审判指引》,明确管理人连带责任认定标准。

  数字赋能打造风险预警“最强大脑”

  活动现场披露,建邺区正研发金融司法大数据平台,已归集2.3万件涉众型案件信息,通过AI建模实现非法集资、套路保理等行为的智能预警,准确率达91%。该平台拟于2025年接入长三角司法区块链,实现跨域风险线索实时共享。

  据悉,“宁政法共学堂”年内还将围绕数据确权、AI生成内容侵权等主题开展研讨,推动南京政法系统以“专业协同”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市政法机关、律师代表等3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与本期活动。(来源:南京市委政法委政法队伍建设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