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前端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1-07 浏览: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为指引,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不断探索源头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创新打造“幸福里”基层治理品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推出“三人小组”新模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逐步构建起源头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擦亮“光明模式”金字招牌。

  分类治理精准服务,“幸福里”构建和谐社区新样本。光明区凤凰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入开展基层治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三区一村一地”分类治理模式,为5类业态39个“幸福里”提供差异化服务、配置个性化资源、选派专业化力量,推动社会治理韧性全方位提升。凤凰街道党建引领“三一一”分类治理打造凤凰“幸福里”做法得到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委政法委和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的一致肯定,荣获2024年深圳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治理优秀案例,被南方报业深圳分社授予“党建创新引领高效能治理研究基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凤凰”新路径。

  未检基地护航成长,筑牢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屏障。光明区人民检察院打造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示范基地,根据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四个一”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验,按照标准建设、人才培育、实证研究、科技驱动的功能需求,设置了一个综合指挥运行平台,两个中心即检察一体化办案中心和未成年人个案关爱中心,三个工作站即法治教育工作站、实证研究工作站、司法社工人才培育工作站,共六个大功能区,形成“1+2+3”的特色布局,通过检察业务线和帮教保护线双融双促,为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保护建设功能强大、环境友好的未检阵地。心治助力纠纷调解 探索基层治理“心”模式光明区坚持以高质量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深耕社区最小治理单元,积极构建场域、需求、流程、人才“四位一体”基层社会治理“心”模式。

  2019年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服务人群51.9万人次,跟进个案5990例,介入危机干预590例。2022年至2023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同比上升10.31%,心理异常检出率、轻生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5.7%、7.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项目相关经验做法获全国荣誉奖项12项、省市级29项,央视、新华网等全国媒体宣传报道116次,中央政法委、国家信访局等单位前来调研考察。

  打造“三人小组”新模式,巩固安全稳定新防线。光明区处于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兼具“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双重特性。辖区住房、劳资、环保“邻避”等领域矛盾纠纷高发频发,亟需区-街纵向深度联动、职能部门横向协同。为此,区委政法委探索建立情理法“三人小组”新模式,构建集防范、处置、打击一体化全方位维稳格局,有效增强矛盾风险源头防范、前端化解能力。2024年以来聚集事件同比下降39.8%,推动“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

  全面开展18项探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光明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成立书记、区长双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5+N”制度体系,全面开展18项探索。立足源头防范,深入推进预防法治化;精准甄别转送,深入推进受理法治化;压实部门责任,深入推进办理法治化;强化督查问效,深入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加大处置力度,深入推进维护秩序法治化,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经验。

  光明区打造“幸福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创新推出“三人小组”新模式,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出一条兼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源头治理新路径。这些治理品牌不仅让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更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经验。未来,光明区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不断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为全国提供更多治理经验。(供稿单位 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