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创新反邪教育:当非遗漆扇遇上 AI 科技 银发群体筑起心理文化 “防邪墙”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08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4 月 2 日,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邪教主题活动 ——30 余名老年人手持漆扇挥毫作画,扇面上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等字样与岭南元素相映成趣,而扇柄处的二维码则暗藏 “智慧反邪” 玄机。这场以 “漆扇绘科学,邪教无处藏” 为主题的活动,通过 “科技赋能 + 非遗融合 + 心理防护” 三重创新,为老年群体打造了沉浸式反邪教育场景。

活动现场

  科技破谣:AI 数字人解码邪教 “六维鉴别法”活动伊始,反邪工作人员借助多媒体设备构建 “谣言粉碎机” 场景:针对邪教常用的 “末日论”“治病神药” 等谎言,现场播放权威科普视频,用数据和案例拆解伪科学逻辑;针对 “反宣币” 处理难题,通过动画演示 “拒收 — 登记 — 报警” 标准流程,让老年人直观掌握应对技巧。最引人注目的是 AI 数字人互动环节,通过动态对比宗教与邪教在教义宗旨、组织架构、社会危害等 6 个维度的本质差异,形成可视化 “鉴别指南”,帮助老人快速掌握 “看教义是否排他”“查组织是否隐秘” 等实用辨邪技巧。

  心理防护:破解邪教精神控制 “读心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V 爱工作人员陈老师带来《邪教心理陷阱与自我防护》专题讲座,从心理学视角揭露邪教操控手法:“邪教常用‘认知失调’制造焦虑,再通过‘群体极化’强化盲从……” 结合真实案例,她指导老人运用 “情绪 ABC 理论”(事件 — 认知 — 情绪)建立心理防线,当遇到 “免费治病”“投资返利” 等诱惑时,先追问 “这个说法符合科学常识吗?”“背后是否有强制要求?” 现场设置的 “心理沙盘” 体验区,更让老人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遭遇邪教时的应对场景,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 “防邪口诀”。

  非遗赋能:漆扇创作变身 “会说话的反邪载体”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老人们将深圳反邪 IP “粤小正” 与航天火箭、DNA 双螺旋等科学元素融入漆扇绘制,每把漆扇的扇柄处都嵌入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跳转 “光明反邪知识库”,包含邪教案例库、法律条文、求助热线等内容,形成 “一器一码” 的流动宣传站。65 岁的李阿姨展示自己绘制的 “北斗卫星漆扇” 时说:“以前觉得反邪教离自己很远,现在亲手把科学画在扇面上,每天扇风都能提醒自己擦亮眼睛。”

  活动现场同步成立 “银龄反邪志愿队”,首批 15 名老人志愿者佩戴袖章庄严宣誓,计划通过 “社区茶话会”“入户送扇” 等形式,将反邪知识传递给更多老年朋友。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发放 “智慧漆扇” 80 余把,覆盖线上线下人群 500 余人次,创新构建了 “视觉记忆 + 心理认知 + 文化传播” 的三维反邪体系。

  “老年人易成为邪教渗透的重点群体,我们通过‘反邪 + 心理 + 非遗’的融合模式,让防邪知识从‘说教’变为‘体验’。” 光明区反邪教工作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广 “漆扇进社区”“银发宣讲团” 等项目,结合老年群体特点持续优化教育载体,真正实现 “科学入脑、防邪入心”,为基层反邪教工作注入文化科技双动力。(来源: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