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近日,如皋市下原镇村民秦某芬与邵某汉因土地承包纠纷来到市综治中心申请仲裁。在农业农村局仲裁庭与综治中心的联动调解下,这起镇村多次调解未果的矛盾终得化解。这是如皋市创新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2024年以来,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7万批次,受理事项6743件,办结率达90.27%,群众安全感测评持续攀升。
如皋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效能整合:从“多窗跑腿”到“一窗通办”
走进如皋市综治中心,信访接待、法律咨询、劳动仲裁等18个服务窗口有序排开,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即可解决各类诉求。这一变化源于该市“多中心合一”的改革实践——将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整合为“一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一站式”办理。
“过去职工维权要跑人社局、法院、司法局多个部门,现在通过中心‘联合会诊’,一周内就能解决。”如皋市人社局仲裁院院长李俊以某酒店65名职工集体讨薪案为例,中心联动法律援助窗口、法院、调处中心等部门专题会商,快速化解了这起涉及200余万元的经济纠纷。
为提升处置效率,如皋市制定《综治中心管理办法》,建立首问负责、分类分流、联席会商等机制。简单咨询类事项即接即办,群访等复杂矛盾导入“集中调解室”联合攻坚,涉法涉诉问题直通“院长接待日”。通过流程再造,矛盾纠纷平均化解周期缩短40%。
如皋市综治中心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便民服务平台
多元解纷:“前端预警”织密平安网
在如皋市综治中心指挥大厅,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平安指数”:网格员巡查发现的风险隐患、12345热线集中的民生诉求、警情案件高发区域等信息一目了然。依托“矛盾风险隐患管理平台”,该市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矛盾“一键收集、一屏统管、一令调度”。
前端治理的触角已延伸至基层末梢。2025年初,某建筑项目拖欠工资引发群访,驻中心警务站协同住建、劳动仲裁窗口启动“警格+网格”联动机制,48小时内促成施工方与工人达成支付协议。目前,如皋市1.2万名网格员化身“移动调解站”,全年开展民生服务200余次,推动90%以上的矛盾在网格内就地化解。
“我们不仅要‘接得住’矛盾,更要‘防得早’风险。”如皋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陆海峰介绍,通过“市镇联动进村居”专项行动,7个市级部门与39个镇级工作组已下沉至重点村(社区),一线化解涉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顽疾”127件。
如皋综治中心推行前端治理+末端化解多元解纷机制
品牌赋能:“邻里温度”激活共治动能
3月3日,一场特殊的“你好,邻居”茶话会在如城街道宏坝社区举行。网格员、党员代表与居民围坐一堂,将楼道杂物堆放、宠物扰民等“小摩擦”化解在谈笑间。这样的场景,正是如皋市打造“萤火虫”“小哥驿站”等基层治理品牌的生动实践。
如皋市召开“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
针对新业态群体,该市在快递网点、外卖站点设立26个“小哥驿站”,聘请50名骑手担任“流动哨兵”,上报安全隐患线索183条;依托“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136个村(社区)建立“乡贤调解室”,用“乡音土法”调和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家务事”。
“把专家请到田间,让服务走进心间,才能真正实现‘矛盾不上行’。”陆海峰表示,如皋正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德治润心、智治赋能”的“雉水善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和谐动能。(来源:江苏南通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