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法院共交叉执行案件4143件,已执结或取得实质进展案件2578件,占比62.23%,交叉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32.11亿元。”12月5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吴小鹏在“陕亮执行·2024”专项执行行动暨打击拒执犯罪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4年以来,陕西各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叉执行的工作部署,抓实三项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精准交叉,攻克了一批难案积案,有效提升了陕西法院执行案件整体质效,交叉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有力夯实交叉执行
2024年年初,陕西高院院党组决定将交叉执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由陕西高院院长韩德洋亲自主抓;陕西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具体负责全省法院交叉执行工作;陕西高院执行局成立交叉执行工作专班,每月向院党组报告交叉执行进展情况。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执行局局长分别为本辖区及本院交叉执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交叉执行的推进。
今年3月,陕西高院明确交叉执行工作任务,强调各级法院局、庭领导承办案件比例,全面压实工作责任。4月,再次对交叉执行的启动、案件的范围、交叉执行的报审、交叉执行案件的办理流程、交叉执行案件的管理、奖惩机制等进行全面规范,为交叉执行工作的稳步推进指明“施工图”,列出“计划表”。
完善统筹协调有序开展交叉执行
今年以来,陕西法院坚持做实“公正与效率”,通过精准筛查案件、规范交叉方式、畅通交叉衔接、加强日常监管,探索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交叉执行举措,防范权力、关系、人情等不当干扰巧破难题,形成了结合地方实际、具有实践意义的一批好做法。
商洛法院通过将下级法院执行案件提级合并执行,节约了涉案房产评估拍卖时间,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咸阳法院统一调度辖区多家法院力量,属地公安、卫健、街道等部门全力协助,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案涉房产顺利腾退;安康法院依法及时调整执行力量,将案件指定执行力量较强法院,合力破解涉民生执行难题;西安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执行,凝聚多方力量有效化解土地占用矛盾纠纷;榆林法院通过交叉执行将涉府案件指定异地执行,综合运用“预处罚”等手段拓宽执行渠道,促进涉政府案件顺利执结;宝鸡中院将涉及多案的被执行人名下部分小标的案件指定由其他法院办理,避免办案人员因惯性思维将该类案件习惯性终本,促使一批涉民生类案件快速执结。
“这些案例只是全省交叉执行众多案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各地法院不断探索、激发交叉执行效能,破解执行难题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化解‘骨头案’的新思路持续涌现,它们共同为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陕西高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庭长张武军总结说。
健全四项机制有效推进交叉执行
要完成“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在交叉执行制度建设上做足文章,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目前,陕西高院和11个中院均建立了交叉执行工作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指导。第一,建立健全督办约谈机制,对于工作进度缓慢的中院,陕西高院执行局及时进行约谈,要求中院党组再次深入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第二,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交叉执行工作纳入对中院执行工作的考核中,陕西高院执行局定期通报全省交叉执行工作情况。第三,建立健全评查问责机制,对交叉执行取得实质进展的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倒查原执行法院是否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执行不力和执行腐败问题,发现问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第四,建立健全案例示范机制,对于提级、指令、协同、集中执行的典型案例,陕西高院及时进行总结,并向全省法院宣传推广,为各级法院交叉执行工作进行示范引导。
“交叉执行是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陕西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吴小鹏表示,陕西法院将以“执之以成”的决心,从“执行难”到“执行得了”,再到“执行得好”不断超越,勇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进一步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朝着切实解决执行难、实现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进。(供稿单位: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