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宣传形式 守护国家安全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14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让安全教育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崔凯旋与志愿服务队队员开展安全宣传

  四月初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乍暖还寒,桃树刚刚抽芽,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春意。我带着“老兵警长志愿服务队”的几名队员来到农场,给群众上一堂“国家安全课”。

  “崔警官,你说这国家安全和咱们职工有啥关系?”安全课刚一开始,种植户老李就过来问。“国家安全就在咱们身边!”我指着向日葵地,“比如生物安全,有人把外来的‘可疑种子’带进咱们农场,可能让庄稼绝收;再比如网络诈骗,有人冒充‘政府补贴’骗钱。”老李听完连连点头。

  2020年,我在工作中发现,仅凭派出所有限的警力,难以全时段、无死角守护辖区平安,但辖区的老党员、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很高。我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发动群众力量。我牵头组建起群防群治服务队伍“老兵警长志愿服务队”,队伍从最初的12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25人。

  日常工作中,“老兵警长志愿服务队”协助派出所开展治安巡逻、隐患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成为守护辖区平安的坚实力量。一顶遮阳帽、一本手写案例集、一个装着各种宣传用品的帆布包,是我们服务队开展日常工作必备的“三件套”。

  当天的安全教育课上,我从包里掏出几个塑料袋——里面装着晒干的野菜、手机模型等宣传品。“不法分子以研究、制药等理由收购所谓的野菜,但这些很可能是保护植物,咱们可不能随便挖、随便卖。还有,如果有人来咱们这放飞无人机,大家看到了一定要及时跟派出所反映。”以野菜为模型宣传后,我又掏出手机模型,模仿起骗子的语气:“我是某某局的,您中奖了,用微信扫这个码领补贴……”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笑声。菜农李大姐抢过话头,“这招我们早识破啦!上次你们教咱们不扫陌生二维码,我们都记在心里呢。”

  我和各位老队员们走遍团场的田间地头,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安全。今年,我们创新推出“田间课堂”“老年茶话会”等模式,让国家安全教育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莲警小店”奏响宣传新旋律

肖彩珠给小学生讲解安全知识

  山花灿烂,绿意盈盈,4月的冠豸山景区游人如织。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来临。连日来,我和局里的女民警来到景区,把“莲警小店”开到了这里,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宣传。

  摆放着各类宣传材料和文创产品的“莲警小店”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如果发现具有邪教特征的非法聚会,请及时报警。”我向群众、游客宣传反邪教、反间谍等国家安全知识,同时还开展反诈、禁毒等宣传。

  这时,一位大姐称不久前接到自称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她预订的航班取消,能改签还可以给赔偿。我立刻帮忙查看,指着手机上的官方航班动态解释:“航班状态正常,骗子利用您想顺利出行和获取理赔的心理设陷阱,后续可能诱骗您点击不明链接,窃取信息并转走钱财。”大姐听完后连声道谢。

  2023年7月,我和16名女民警“开”起了“莲警小店”,制定了适合不同人群的宣传方法,采取“定点+移动”的宣传方式,根据重要节日节点和治安形势特点,适时更新宣传内容。“出摊”时,我们便化身“卖货主播”或者上门送货的“外卖姐姐”,以更灵活、更具特色的形式,活跃在入户走访宣传、街头宣讲、专题讲座等一线,将各类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宣传方式改变的同时,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丰富宣传内容和创新宣传载体。在一次安全宣传活动中,我发现群众对非遗项目很感兴趣,我就将国家安全、反诈等知识与提线木偶、雕版印刷等结合在一起,每次我们表演提线木偶短剧时,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林阿婆看了我们的提线木偶反诈短剧后,为这种新型反诈宣传模式点赞,还向我了解“莲警小店”的“出摊”路线,希望能常“光顾”,学习各类安全宣传知识。

  从传统宣传套路中破茧而出,“莲警小店”已成为安全教育宣传的“连城样本”。每当看到群众因我们的宣传,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从而避免遭受诈骗,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平安宣防集市”进乡村受热捧

巴珠给参与互动的群众送上小礼品

  3月31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选派20余名业务骨干和宣传民警辅警,前往大通县青山乡开展宣传活动,我全程参与了这场国家安全宣传与便民服务相结合的“赶集”活动。

  贺家庄是我们每年都要“打卡”的老地方,但今年的活动我们却有了新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发传单,而是把“平安宣防集市”的摊子由城区“支”到了村庄,通过答题抽奖和互动游戏,让活动变得有趣起来。

  “民警出摊、群众赶集”,实现警民互动“双向奔赴”是西宁公安创新的线下宣传形式。我们将“安全集市”搬进乡村,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

  针对村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我们摒弃传统的说教和简单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的模式,精心设计趣味互动环节,准备了兼具实用性与吸引力的小礼品。从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到相关法律法规,从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义务,到反邪教、反诈防骗实用技巧,丰富多元的宣传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确保每一位村民都听得懂、用得上。

  “叔叔婶婶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咱们这里,跟大家聊一聊,给大家讲点安全知识,还有小礼品可以拿,快快过来参加呀。”听到民警的“土话”吆喝后,广场上的村民陆续围了过来。

  “大爷,您知道4月15日是啥日子不?”随着民警“吆喝式”的宣传,越来越多的村民围了过来,我们顺势开始了 “国家安全小课堂”的活动。“叔叔婶婶们,你们说我们今天主要聊个啥?对的,是国家安全。”民警举起手中的宣传单,提高声量,“大家别觉得国家安全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是息息相关。”

  从田间地头的粮食安全,到手机屏幕里的数据安全,我们用一桩桩发生的真实案例,把安全防范知识编成家常话进行宣传和互动提问。“婶子,要是有陌生人上门说‘信教能治病’,您信吗?”李大娘在互动环节中,甩出句地道的当地方言:“卡码毛有(意思是:不可能)!”带着乡音的俏皮回答,逗得全场笑作一团,也让国家安全知识随着笑声,深入群众心中。

  夯实小微企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李江在辖区企业开展安全检查

  “国家安全离我们并不远,发现可疑情况请拨打12339……”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我和“轮值安全官”走进辖区的康明科创园,通过安全宣讲、问答互动等环节,为工友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课”,受到了工友们的一致好评。

  康明科创园有10家小微企业,涉及机械加工、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去年初,为了更好地守护园区安全、护航企业发展,我们依托“一企一警”微网格体系,建立安全联盟主席机制——邀请园内企业相关负责人,每月轮流担任“轮值安全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守护企业安全。

  前不久,我到某机器人工艺机械加工企业走访,负责人刘经理拉着我坐下。原来,他们接到一笔外贸订单,利润十分可观。在筹备原料、资金准备投产时,发现某供应商的关键零部件报价远低于市场价,怀疑其货源可能存在问题。我会同“轮值安全官”迅速组织力量,联合其他9家企业的安全员迅速行动,帮助该企业对采购、生产、报关等流程进行全方位“体检”,终于发现了问题:低价的供应商并没有取得相关资质,如果使用其提供的零部件,不仅可能陷入贸易纠纷,更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得知这个消息,刘经理果断放弃了这笔订单,及时为企业规避了风险。

  为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我在当月的专题宣讲课上进行普法。像这样的宣讲,我们每个月定期举行,通过情景再现、案例剖析,帮助企业识破“外贸订单陷阱”“海关退税诈骗”等骗局……安全联盟主席机制自去年3月运行以来,园区企业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从之前的80%提升到96.8%,并成功化解企业间的矛盾纠纷30余起。

  多位企业负责人告诉我,安全联盟主席机制强化了企业间的联动互助,“轮值安全官”串联起各个企业,遇到问题时,让他们不再孤立无援,而是“团结协作”,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上好护企“安全课”、拧紧兴企“安全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贡献公安力量。

  把国家安全知识融入群众生活

关震起向辖区居民宣讲安全知识

  这几天,社区秧歌队在我的建议下,把关于国家安全的知识融入秧歌演出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国家安全知识。

  初到社区时,我发现传统的安全宣传方式效果不佳。随后,我以警务室为依托,组建了“绥安义警”“夕阳红巡逻队”。起初只有民警、网格员和几位老党员参与,后来辖区十几位退休老人主动申请加入。他们佩戴红袖章,从巡查楼道安全隐患开始,逐渐成长为发现诈骗线索、可疑人员的“社区哨兵”。去年冬天,队员李大爷在巡逻时识破一起冒充燃气公司的诈骗,及时联系派出所,成功阻止了居民受骗。

  为了确保辖区安全防范无死角,我设计了印有派出所联系方式的“方寸贴纸”。独居的张奶奶接到“医保冻结”诈骗电话时,第一时间拨通了贴纸上的号码;刘大爷收到“孙子车祸”的短信惊慌失措时,也是通过冰箱上的贴纸找到我核实。如今,在社区里,“不轻信、不转账”已然成为日常问候语。

  平日里,我利用移动警务室开设“安全教育小课堂”,以趣味问答的方式解析诈骗套路,用“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帮助老年人辨别诈骗行为,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显著提升。

  为了让安全宣传更接地气,我把目光投向了社区秧歌队。“我们就图个乐呵。”最初找到秧歌队队长王阿姨时,她连连摆手。我和同事连续几天“泡”在广场,当听到有群众抱怨“现在骗子花招太多”时,我立刻提议“咱把安全防范知识编进秧歌词怎么样?”

  “陌生链接莫要点,可疑线索要举报;国家安全无小事,街坊齐心筑防线……”我的提议被秧歌队接纳,20多名队员成了安全知识宣传员。

  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让国家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让平安和谐的旋律回荡在辖区。

  在群众心间播撒安全种子

朱中华在社区开展安全防范宣传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让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我特意把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创作成文艺作品,向基层群众进行宣传。

  我跳出传统的说教模式,将国家安全、反诈知识、法律常识等内容,巧妙融入绕口令、说唱剧本《不当大冤种》与相声《我的男友是雇佣兵》《你摊上大事了》中,把典型案例改编成风趣幽默的文艺作品。无论是社区小讲堂,还是千人报告厅,我通过“说学逗唱”的表演形式,将原本枯燥的安全宣传变成群众争相参与的欢乐课堂。通过身边故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宣传既有硬核干货,又充满生活温度,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综合分析不同年龄、职业、人群的特点,我选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和案例,制作了40余个定制化课件,就像邻居在向他们唠家常,确保宣传“对症下药”。在学校演示“间谍现形记”,让学生认识到“指尖的风险”;剖析失泄密案件,让“保密就是保胜利”理念深入人心;揭露邪教蛊惑民众、残害成员、聚敛钱财的手法,警醒广大群众识破防范邪教惯用伎俩,抵制邪教侵蚀。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葫芦娃与反诈”,在一串彩色葫芦上写着我总结的“四不两守和一多”反诈小秘笈,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会了反诈知识。这份童趣满满的创意,也让我收获了“葫芦警官”的亲切昵称。

  我认真研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规律后,总结出“学、研、宣、变、示、辅、保”七字工作法,并向全市反诈宣讲员进行分享交流。此外,我还联动社区一同创建了全市首个反诈心理咨询室,为潜在受害者筑牢心理防线,帮受骗群众重建生活信心。比如,辖区的一名阿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我们针对性设计心理干预方案,帮助她和家人修复家庭关系。3个月后,她戴着红袖标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