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推出政法护企 “十项行动” 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痛点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09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辽宁省委政法委近日发布 2025 年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十项重点任务,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 “急难愁盼” 问题,以 “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 方式推出系列硬核举措,为经营主体发展注入 “法治强心剂”。

  靶向三大领域痛点 直击执法司法堵点

  针对企业维权成本高、异地执法不规范、信用修复难等突出问题,十项任务明确 “三大攻坚方向”:

  权益保护再加码: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 “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窗口”,实现修复申请 “一站式接收、全流程流转”,助力 3 万余家失信企业重塑信用;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异地执法协作流程,建立 “跨区域办案协作单” 制度,严禁 “趋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为企业跨区经营扫清障碍。

  案件质效再提升:开展 “超期案件专项治理”,对立案超 6 个月未结的涉企民商事案件、超 30 日未反馈的涉企刑事报案全面清查,通过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实现年底前积案清结率达 95% 以上;检察机关对企业首次控告申诉案件落实 “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制”,确保 7 个工作日内程序性回复、3 个月内办理进展答复。

  执法监督再强化:建立涉企行政执法 “负面清单”,重点整治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 “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处罚”,通过 “双随机一公开” 抽查覆盖率提升至 100%、执法案卷评查不少于 2000 件,倒逼执法部门规范自由裁量权。

  创新五大护企机制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辽宁政法系统推出一批突破性举措:

  信用修复 “绿色通道”:法院联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 “信用修复协同平台”,对已履行义务的企业,可在 3 个工作日内申请屏蔽失信信息,2025 年计划帮助 5000 家企业完成信用 “重生”;

  虚假诉讼 “精准打击”:政法机关建立 “大数据筛查 + 跨部门联动” 机制,重点打击虚构合同、伪造证据等恶意诉讼行为,2025 年将开展专项清查行动 3 次以上,对涉案金额超 500 万元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涉企服务 “零距离”:公安机关推行 “项目警官制”,为全省 1000 个重点项目配备专属警务联络官,24 小时响应企业诉求;司法行政机关组建 “千名律师进万企” 服务团,年内开展法律体检 1500 场以上,帮助企业防范用工、合同等领域法律风险。

  压实责任闭环管理 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为保障措施落实,辽宁建立 “三级推进、双向监督” 机制:

  责任链条具体化:每项任务明确牵头单位、配合部门及完成时限,例如 “解决企业账款拖欠” 由法院牵头,2025 年 6 月底前实现涉政府机关执行案件 100% 清零,涉企业案件执行到位率提升至 85% 以上;

  监督评估常态化:省委政法委每月调度任务进展,每季度开展企业满意度测评,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地区启动专项巡察;设立 “营商环境监测点”,邀请 500 家企业担任 “执法司法体验官”,实时反馈问题线索。

  “十项重点任务不是‘纸上规划’,而是‘攻坚路线图’。” 辽宁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政法机关将以 “企业办事更省心、经营更安心、发展更有信心” 为目标,年内实现涉企执法投诉率下降 30%、案件办理效率提升 20%,用法治硬举措撑起企业发展 “遮阳伞”。

  随着 “法治护企” 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辽宁正从 “政策供给” 向 “效果供给” 升级,通过破解一个个具体问题,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坚实的保障,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来源:辽宁省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