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3·11”较大煤仓溃仓事故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在矿上组织的警示教育活动中,我认真观看了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3·11"较大煤仓溃仓事故的专题片。这场事故造成7人遇难、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作为煤矿工人,我深知井下作业的风险,但此次事故的惨痛教训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绝非口号,而是需要用生命和责任守护的底线。
一、事故教训:麻痹大意酿成悲剧
事故发生在鑫隆煤业10#煤北胶带大巷的煤仓区域。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直接原因是煤仓堵塞后,作业人员在维修过程中违章采用水冲方式处理堵塞,同时超定员作业,最终导致煤仓溃仓。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暴露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风险管控缺失:事故前,掘进工作面的泥岩矸石与生产用水混合,形成大块粘结物堵塞煤仓,但企业未提前识别此类风险,也未制定专项应急措施。在发现煤仓出煤不畅时,管理人员未及时停机排查,反而冒险作业。
管理漏洞凸显:煤仓上口的箅子孔眼远超设计标准,导致大块矸石进入煤仓;更换给煤机插板时,安全技术措施未严格审批,动火作业程序不规范;现场超定员作业、违章用水冲煤仓等行为,暴露了企业对规程的漠视。
监管形同虚设:带班领导未履行职责,未在危险作业现场盯守;调度指挥中心对隐患未跟踪整改;上级公司及监管部门对煤仓管理的薄弱环节长期失察,最终导致小隐患演变为大灾难。
二、反思与警示:安全红线不容触碰
作为一线工人,我深刻体会到:每一次违章操作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每一次侥幸心理都可能成为事故的导火索。此次事故给予我们三重警示:
(一)敬畏生命,严守规程
事故中,作业人员为图省事用水冲煤仓,这种"经验主义"的操作直接诱发溃仓。这警示我们:规程是用血的教训写就的"生命法则",任何擅自简化流程、违规操作的行为,都是对安全的严重挑衅。必须严格执行"先排查、后处理"的堵仓流程,杜绝冒险蛮干。
(二)隐患排查,防微杜渐
煤仓箅子孔眼超标、长期未整改的细节,暴露出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维惯性。作为工人,我们要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绝不能对"小问题"视而不见。例如,发现煤仓存煤异常、设备异响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机处理,避免隐患累积。
(三)责任落实,全员参与
事故中,从企业负责人到基层管理者的失职,反映出责任链条的断裂。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履责:领导干部要深入现场,杜绝"遥控指挥";技术人员要确保措施科学可行;一线工人要互相监督,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只有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格局,才能筑牢安全防线。
三、行动与担当:以案为鉴筑牢安全屏障
此次事故的教训,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结合自身岗位,我决心从以下方面提升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一)强化风险意识
在日常作业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在设备检修、特殊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停机挂牌"、"专人监护"等制度。例如,处理煤仓堵塞时,应优先采用机械破除或人工清理,严禁用水冲、风炮砸等危险方式。
(二)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遵守"手指口述"、"岗位风险确认"等标准化作业程序。例如,在操作给煤机时,必须先检查插板闭合状态,确认周边环境安全后方可启动;多人作业时,需明确分工并控制现场人数,杜绝超定员作业。
(三)提升应急能力
参与应急演练时,要熟悉避灾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此次事故中,两名工人因及时跳离危险区域得以生还,这提醒我们:掌握应急技能、保持冷静判断,是逃生的关键。日常工作中,要定期检查逃生通道和应急设备,确保关键时刻能用、管用。
(四)主动参与监督
发现违章行为或隐患时,要敢于指出并督促整改。例如,若发现煤仓箅子损坏未及时更换,或检修作业未审批动火手续,应立即上报,避免隐患扩大。
四、结语
“3·11"事故是一场用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7个家庭的破碎,2名伤者的痛苦,无不警示我们:安全生产没有"差不多”“大概齐”,任何疏忽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作为煤矿工人,我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更是自身生命的守护者。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每项操作,以责任之肩扛起安全使命,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安全第一"的承诺真正落地生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以此次事故为镜,时刻绷紧安全弦,用规范的操作、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共同守护矿井的安全防线,为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屏障!(来源:矿山安全视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