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4 月 20 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通报披露,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屋场坪锡矿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瞒报事件。2023 年 4 月 20 日,该矿在技改作业中发生巷道顶板坍塌,导致 3 名矿工当场死亡。涉事企业不仅未按规定上报事故,还私下与遇难者家属达成赔偿协议、销毁证据,试图掩盖真相。目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已对该事故挂牌督办,并要求提级调查。
一、事故细节:暴雨与支护缺陷引发的致命坍塌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调查结果,事故发生时,屋场坪锡矿正处于露天转井工开采基建阶段,违规越界掘进近 200 米。4 月 20 日 12 时许,施工人员在 + 617 米中段掘进时,巷道遭遇断层破碎带,仅采用木棚支护且结构不稳定,叠加连续降雨导致岩体含水量增加、自稳能力下降,最终引发顶板坍塌。3 名作业人员被埋压致死,直接经济损失达 665.76 万元。
二、责任链条:从越界开采到监管失职
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越界开采:涉事矿山在技改期间擅自突破采矿权范围,在矿界外 194.8 米处掘进巷道,严重违反《矿产资源法》。
支护缺陷:巷道过断层时未进行支护设计论证,且在前期已出现垮塌的情况下未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冒险组织作业。
安全管理混乱:企业未配备总工程师和生产副矿长,部分安全管理人员长期脱岗;事发前 4 日新招录的 4 名工人未进行岗前培训即下井作业,其中 3 人遇难。
监管漏洞与整改不力
该矿曾因 “部分设施螺丝松动”“警示标识不清晰” 等问题被责令整改,但复查时发现整改措施未落实。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指出,涉事企业多次突破红线,暴露出地方监管部门对露天转井工矿山专项整治走过场、对重大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
三、瞒报背后的利益博弈与法律后果
企业的侥幸心理
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作为省属国企,年产值超 6 亿元,纳税 4000 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后,企业担心影响上市融资和安全生产评级,选择铤而走险。知情人透露,涉事企业曾在 2015 年尾矿库坍塌事故中赔付近亿元,此次瞒报是为避免再次承担高额赔偿。
法律追责进展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已对该事故挂牌督办,要求严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刑事责任。
郴州市应急管理局对企业处以罚款 200 万元,并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涉事矿长、总工程师等 6 名责任人被免职,北湖区能源局 3 名监管人员被立案审查。
行业警示
此次事故是 2023 年全国矿山领域 4 起瞒报事故之一,反映出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监管部门 “宽松软” 等问题。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强调,对瞒报事故将 “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并将涉事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
四、社会影响与安全整改
公众质疑
矿工权益保障:有矿工家属反映,企业长期存在 “以包代管” 现象,井下作业缺乏有效安全防护。
监管透明度:事故发生后,北湖区政府未及时公开调查进展,引发当地居民对信息披露的不满。
整改措施
郴州市启动全市非煤矿山专项整治,重点检查越界开采、支护缺陷等问题,对 12 家存在重大隐患的矿山实施停产整顿。
涉事企业已全面停产,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并计划投入 2000 万元升级井下支护系统。
专家建议
矿业安全专家指出,露天转井工矿山需强化 “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建议推广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顶板压力变化。
五、同类事故的历史教训屋场坪锡矿并非首次发生重大事故。2015 年 11 月,该矿尾矿库因暴雨坍塌,导致 4 人失联、下游农田污染,企业赔付 1568 万元。2019 年,矿区废弃矿井又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致 1 人死亡,但企业以 “私进矿井” 为由拒绝担责。此次坍塌事故再次暴露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缺陷。
目前,3 名遇难者家属已委托律师团队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企业赔偿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共计 580 万元。事件进展本报将持续关注。
(本文信息综合自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通报、郴州市应急管理局调查结果及现场目击者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