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岔河水库现大量死鱼 村民质疑上游煤矿污染 官方启动专项调查 来源:法治零距离 时间:2025-04-24 浏览:

  法治零距离讯  4 月 20 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岔河水库出现大量死鱼漂浮现象,引发周边村民对水体污染的担忧。涉事水库上游存在煤矿企业,村民反映曾有煤渣打捞行为,而当地政府已成立工作专班介入调查,死鱼及水质样本均已送检。

  一、现场直击:千余斤死鱼漂浮 水体散发腐臭20 日上午,岔河水库岸边陆续出现鲢鱼、鲤鱼等鱼类尸体,部分鱼体已腐烂发白,散发刺鼻气味。村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早上 7 点多发现水面漂满死鱼,粗略估计有上千斤,整个库区都能闻到臭味。”

  目击者提供的视频显示,水库水面形成密集的白色漂浮带,部分死鱼被水浪推至岸边堆积。当地养殖户李女士表示,其投放的 3 万尾鱼苗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 10 万元。“往年这个时候鱼群活跃,今年突然集体死亡,肯定和水质有关。”

  二、村民质疑:上游煤矿废水渗入 煤渣污染成焦点村民将死鱼事件归咎于水库上游的煤矿企业。据了解,岔河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支流丕德河上游,其汇水区域内分布着多家煤矿。村民张女士称:“水库上游有煤矿的排水口,下雨时经常排出黑色污水,水里还有煤渣颗粒。”

  另有村民反映,曾有人在水库周边打捞煤渣。“他们用筛子在水边筛煤渣,这些煤渣可能含有重金属,渗入水库后毒死了鱼。” 村民杨先生说。

  公开资料显示,岔河水库总库容 1722.5 万立方米,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若污染属实,将直接威胁下游 2000 余亩农田的灌溉安全。

  三、官方回应:成立多部门专班 初步检测水质达标4 月 23 日,富源县人民政府通过媒体通报称,已成立由环保、水务、农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专班,对事件展开调查。截至目前,已完成死鱼无害化处理,并采集水体、死鱼及底泥样本送第三方机构检测。

  “4 月 22 日的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 类标准,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 富源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但针对村民反映的煤渣问题,该工作人员称:“现场排查未发现煤渣堆积,水库周边也未发现非法洗煤行为。”

  四、专家分析:需警惕煤矿废水潜在风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军指出,煤矿废水可能含有硫化物、重金属等污染物,长期累积可能导致水体生态失衡。“鱼类死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需结合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刘军建议,重点排查煤矿矿井水排放、煤矸石淋溶等污染源。

  云南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勇则强调,煤矿区的生态风险具有隐蔽性。“即使短期水质达标,煤矸石堆存区的渗滤液仍可能通过土壤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慢性污染。” 他呼吁对水库周边土壤及地下水进行深度检测。

  五、事件溯源:区域煤矿环保问题频发岔河水库所在的富源县是云南省重要的煤炭产区,长期面临煤矿污染治理压力。2024 年,该县曾因部分煤矿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被生态环境部通报。

  此次事件涉事区域内的天井煤矿(云南省煤炭产业集团子公司)正在进行 “五化” 改造,预计 2025 年底投产;丹烁煤矿则存在多起司法纠纷及环保违规记录。尽管目前未直接证据指向上述企业,但村民担忧其生产活动可能影响水质。

  六、后续处置:启动流域专项整治富源县政府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流域环境专项整治:

  污染源排查:对水库上游 23 家煤矿及洗煤厂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核查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监测加密:在水库及周边支流增设 5 个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控 COD、氨氮、重金属等指标;

  生态修复:计划投入 300 万元实施水库底泥清淤工程,并投放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公众监督:通过 “富源生态环境” 公众号每日公布检测数据,邀请村民代表参与巡查。

  “我们理解村民的担忧,将以最快速度查明真相。” 富源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承诺,若发现企业违法排污,将依法顶格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七、历史镜鉴:云南曾发生铬污染重大事件此次事件引发公众对云南矿区生态安全的关注。2011 年,曲靖市越州镇曾因 5000 吨铬渣非法倾倒导致南盘江水质六价铬超标 2000 倍,造成重大生态灾难。该事件暴露了矿区监管漏洞,促使云南建立 “厂 - 网 - 河” 一体化运维机制。

  “岔河水库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云南省环保联合会秘书长张涛表示,需强化煤矿全生命周期监管,将 “事后处置” 转向 “事前预防”。

  目前,死鱼事件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这起发生在珠江上游的生态危机,既是对地方政府应急能力的考验,也为全国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警示样本。

  (本文信息综合自富源县人民政府通报、村民采访及生态环境部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