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零距离讯 4 月 23 日清晨 6 时 27 分,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 412 号的远洋宾馆负一层配电房突发火情,浓烟迅速蔓延至整栋大楼。消防部门接警后紧急调派 8 个攻坚组,仅用 30 分钟扑灭明火,成功疏散 370 间客房内的中外旅客及周边老旧民房住户,幸无人员伤亡。这起发生在广交会期间的突发事件,暴露出高端酒店在安全管理、设施维护和应急响应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火情直击:配电房突发阴燃 外籍客商惊魂逃生起火初期,负一层配电房电缆管井内的铝芯电缆因老化短路引发阴燃,产生的浓烟通过电梯井和通风管道迅速扩散至各楼层。6 时 31 分,烟感报警器触发,但值班人员未能及时启动自动灭火系统。6 时 37 分,消防水炮系统因故障失效,火势一度失控。现场视频显示,三楼外窗窜出 3 米高火舌,黑烟直冲百米外的颐和商务酒店,迫使该酒店紧急疏散住客。
正值广交会二期开幕,宾馆内入住 200 余名外籍客商。一对来自法国的夫妇在 10 层客房逃生时,因 4 层浓烟封锁被迫折返至 21 层等待救援,事后咳出大量黑痰。消防队员通过 54 米登高平台消防车,从三、四楼窗口救出多名被困人员,其中包括 3 名行动不便的特殊旅客。
二、隐患溯源:改造工程 “重颜值轻安全”作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四星级酒店,远洋宾馆 2024 年刚完成外立面泛光工程改造,但此次火灾暴露出三大致命缺陷:
电缆超期服役:配电房部分铝芯电缆已超过强制报废年限,且存在未备案临时配电箱,负荷超出设计值 3.2 倍;
通风系统失效:改造过程中封闭了配电房通风百叶窗,导致排烟效率下降 47%,加速了浓烟积聚;
消防管理漏洞:配电室自动气体灭火装置被人为设置为 “手动” 状态,防火门长期处于开启散热状态,消防控制室联动设备也未保持自动模式。
更令人担忧的是,宾馆后方青龙坊的老旧民房区存在消防通道狭窄、设施陈旧等问题。火灾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逐户敲门疏散 80 余名老人,其中部分房屋仍使用木质结构。
三、应急响应:“广州速度” 与 “服务温度” 并存面对突发火情,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展现出高效处置能力:
立体救援:调派 20 辆消防车、120 急救车及无人机监测火情,8 个攻坚组同步展开楼层搜救和外围控火;
国际协作:社区志愿者用中英双语引导外籍客商转移至华泰宾馆,提供咖啡、面包等物资,并协调翻译服务;
交通疏导:交警部门对环市东路实施临时管制,引导车辆绕行,仅 2 小时恢复主干道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宾馆工作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启用了备用发电机和应急广播系统,但新安装的智能门锁在断电后手动解码困难,导致部分客房疏散延迟。
四、后续影响:广交会接待受冲击 安全排查全面启动此次火灾正值广交会关键期,超 200 名客商行程被打乱。尽管宾馆协调大巴将部分客商送往展馆,但仍有 50 余人因证件遗失或行李滞留无法参展。广州市公安局已在琶洲、南沙等口岸增设临时签证点,为受影响客商提供快速补办服务。
事故发生后,越秀区启动三项紧急措施:
全行业排查:即日起对全区 56 家星级酒店开展消防专项检查,重点整治配电房、电梯井等隐患点;
技术升级:计划投入 1.2 亿元为高层建筑安装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和物联网监测设备;
立法推进:《广州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已进入二审阶段,拟明确产权单位终身责任。
五、专家警示:城市安全需 “表里如一”中国消防协会专家指出,此次火灾折射出城市建设中的三大矛盾:
改造与维护失衡:2024 年全市高层建筑火灾中,63% 由电气故障引发,而远洋宾馆改造工程未同步更新电力系统;
硬件与管理脱节:尽管安装了先进的消防设施,但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设备失效,暴露 “重建设轻管理” 的顽疾;
新老区域并存:环市东商圈高端酒店与青龙坊老旧民房仅一墙之隔,消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亟待解决。
“这起火灾的‘零伤亡’是幸运,但绝不能成为安全管理的常态。” 应急管理部专家建议,应建立高层建筑 “健康档案”,每季度开展地质雷达扫描,并将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纳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目前,火灾原因调查已进入技术鉴定阶段,涉事业主单位及施工方将面临行政处罚。这场发生在城市核心区的火情,再次警示公众:安全防线容不得半点侥幸,唯有从 “被动抢险” 转向 “主动预防”,才能守护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信息综合自广州消防通报、南都新闻、澎湃新闻及现场目击者采访)